东营桶装水价格联盟

感受精准扶贫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  

 

      不看不知道,看了方知好。
        驻村以前,我对“四进四联四帮”没什么概念,对精准扶贫也有些习惯性的抵触,觉得不过是轰轰烈烈搞形式而已。驻村之后,才知道错了,“四进四联四帮”颇有成效,精准扶贫也不是形式,确实踏踏实实做了许多工作,给贫困村、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,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。比如水通了、路修了、村子干净整洁了、晚上也和城市一样灯火通明了、产业项目有了,村民的精神状态都大为改观了。现在还要更进一步,以前是精准扶贫、、基层组织建设三大工作,现在还要求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。就是说不光是物质上要有根本性的改变,生活环境和精神上也要彻底改变。唯其如此,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了根基。

        今天,在市委组织部两位领导的引领下,我到乐安几个驻村点去看了看,可以说收获颇丰。 
        第一站是山砀镇航桥村。这个村水质非常差,经检测,是五类水中的最低等“劣V”,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是买纯净水解决。而在还没有纯净水之前,人们只能喝“劣V”水,结果,各种结石十分普遍,奇奇怪怪的病也很多。“连心”小分队来了之后,首先把这个大难题解决了,市水利局投资30万买了过滤器,为村民供上了直饮水,这套设备比纯净水厂的设备还先进,过滤净化后可以直接饮用,水质也比一般的纯净水更好。每周一、三、五,村民可到村委会购水,十升水才一块钱。
        困扰村民近百年的难题,一招化解。
 

      第二站,山砀镇杏坊村。扶贫干部在这里做了几件很赞的事,第一是挖掘文化内涵,村中有棵千年银杏树,早已没有生命迹象,却依然屹立不倒,村民觉得这是杏访村的精神象征。扶贫干部借此东风大打文化牌,在中心村建设时,特意在村中竖几块大型文化石,上刻与杏树有关的古诗词,激发村民集体荣誉感,唤醒村民的“杏坊精神”。这应该也是扶贫先扶智的一种方式吧。第二是基层组织建设,,激活村支部成员的党员意识,让他们有作为、敢担当,支部也由此成为村民的主心骨,村民但凡有需求,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组织,找村干部。第三是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,红白理事会曾有一个骄人成绩,村中任何人办红白喜事,均只交一块钱礼金。在攀比之风盛行的今天,能让村民认可这样的约定,真是太了不起了。“连心”小分队敏锐地意识到红白理事会的能量,于是在处理一些矛盾纠纷时,尽可能让红白理事会的人去劝解,往往能收到奇效。前年,拆旧建新,土地所有权问题难以解决,不少村民不愿拆,担心拆除之后无土地建新居。“连心”小分队和村委会商量,决定将土地全部收回到村委会,村民如要建新居,再统一安排。村民表面上无话可说,却没人愿意第一个拆。这时,小分队想到了老书记,特意将在外地的老书记叫了回来,做通了他的工作,然后,拆旧工作势如破竹。

        第三站,湖坪乡贺立村。这是个国家级贫困村,由市委农工部、市烟草公司和市农业开发办共同帮扶,到目前为止,农工部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拨付480万元,烟草公司从烟草援建中拨付160万元,农业开发办从农业开发土地治理中拨付85万元,分批分项目进行帮扶。和航桥村一样,这里的水质也很差,无法饮用,“连心”小分队从山上将水引下来,净化之后,给每家每户装上了自来水,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生活难题。然后改造臭水塘,使之变成风景区;建休闲广场,让村民健身娱乐;建太阳能路灯,做亮化工程……

        有一位队员的一句感慨很让我受启发,他说,之前在行政机关上班,根本不懂农村工作,初来时很不适应,过了一段时间后,他才明白,要做好农村工作,就得先做村民。
        是啊,先做村民,而不是高高在上的“帮扶”者,完成了身份转换后,才能和村民真正的“连心”。“连心”小分队,最重要的是在如何与村民心心相连上多思考、多探索,成了他们的贴心人,一切都顺畅了。就像有位老书记,到村后,村民对他的称呼发生三次变化,刚开始是叫“洪队长” ,后来叫“洪书记”,最后叫“老洪”。当叫“老洪”后,他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了。称呼的变化,暗含着“连心”的进程。

        我还听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,某第一书记驻村后,在慢慢熟悉村民的过程中,突发奇想,他把村中所有的狗编好号,取上名字,还取得特别土,很有乡土气息,大花、二蛋、小黑之类。到后来,他每周一进村时,很多狗都围上来,对着他摇尾巴——别说村民,连狗都和他混熟了。

        “连心”,原来真不是喊喊口号而已,而是实打实的行动,外观很漂亮,内核很丰富。 




举报 | 1楼 回复

友情链接